RoHS 指令是欧盟针对电子电气设备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制定的强制性法规。在欧盟市场,电子电气产品若未通过 RoHS 测试,将禁止上市销售。对于全球众多企业而言,产品出口到欧盟及其他推行类似法规的国家和地区,通过 RoHS 测试是进入当地市场的必要条件,可避免因违反法规而面临的巨额罚款、产品召回等风险。
一、原材料和零部件问题
1. 材料不达标
- 低质量原材料: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,选择价格低廉但含有超标有害物质(如铅、汞、镉、六价铬、多溴联苯PBB或多溴二苯醚PBDE)的原材料。
- 隐性污染:即使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经过了RoHS测试,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可能存在交叉污染,导致最终产品超标。
2. 供应链管理不严格
- 供应商资质审核不严:未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全面审核,可能导致劣质材料流入生产线。
- 追溯体系不完善:对原材料的追溯不够严格,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迅速定位责任方,延误整改时机。
二、生产工艺和制造过程问题
1. 设备和工艺污染
- 设备残留物:在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的环境下,设备清洗不彻底可能导致前批次产品的残留物污染下一批产品。
- 工艺流程不合理:工艺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引入外来物质,影响最终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。
2. 过程控制缺失
- 工艺参数波动大:生产过程中温度、压力、时间等参数控制不稳定,可能导致部分化学物质分解或转化,从而产生超标风险。
- 在线检测缺乏:缺乏有效的在线检测手段,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,导致问题产品批量流出。
三、测试方法和设备问题
1. 测试方法不当
- 采用的测试方法不符合RoHS指令要求,或测试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,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。
2. 测试设备不准确
- 测试设备未定期校准或本身不准确,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偏离真实值。
四、其他原因
1. 产品标识不清
- RoHS认证要求产品上应有清晰的环保标识和声明,标识不清或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认证不合格。
2. 技术文档不完整
- 缺少必要的测试报告和证明材料,或技术文档描述不清、存在错误,可能导致认证机构对产品的环保性能产生疑虑。
五、解决方案
1.原材料管理:选择高质量、符合RoHS标准的原材料,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,并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。
2.生产过程控制:优化生产工艺,确保设备清洗彻底,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。
3.测试方法和设备校准:选择符合RoHS指令要求的测试方法,定期校准测试设备。
4.技术文档和标识管理:确保技术文档完整、准确,并在产品上清晰标识环保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