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 12278:2017登山滑轮CE认证III类PPE标准要求有哪些?

 点击:0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17

EN 12278:2017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(CEN)发布的登山装备-滑轮-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,适用于登山(含攀岩)中使用的滑轮,属于个人防护装备(PPE)范畴,受欧盟 (EU) 2016/425 PPE 法规管辖。

登山滑轮

EN 12278:2017标准适用范围:

该标准规定了用于登山和攀岩的滑轮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,确保其在高负荷和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

安全要求:

滑轮必须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、耐磨性、抗腐蚀性,并能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。设计上也需考虑人体工程学,便于操作和维护。


测试方法:

包括静态强度测试、动态冲击测试、耐磨性测试、抗腐蚀性测试和温度稳定性测试等,以验证滑轮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能。


EN 12278:2017标准项目测试方法:

1. 静态强度测试:验证结构承载极限

静态强度测试旨在模拟建筑在静态载荷下的抗变形和破坏能力,核心是 “逐步加载 + 监测形变”。

确定测试载荷:根据标准要求,按建筑设计用途施加均布载荷(如楼面活荷载)或集中载荷(如设备重量),载荷值需覆盖设计值的 1.2-1.5 倍。

布置监测点:在结构关键部位(如梁、柱、节点)安装位移传感器、应变片,实时监测形变和应力。

加载与判定:分阶段缓慢加载,每级载荷保持 10-30 分钟;若加载至规定值时,结构无永久变形、裂缝或破坏,即判定合格。

登山滑轮

2. 动态冲击测试:模拟突发冲击载荷

该测试针对临时建筑可能遭遇的突发冲击(如人员坠落、物体撞击),核心是 “瞬间冲击 + 观察恢复性”。

选择冲击方式:按标准可采用自由落锤冲击(如规定重量的钢锤从指定高度落下)或水平冲击(如液压装置推动冲击块)。

设定冲击参数:冲击能量、冲击点需符合标准,例如针对楼面结构,落锤重量和高度需对应建筑的抗冲击等级。

结果判定:冲击后检查结构是否出现裂缝、松动或功能失效;若仅产生可恢复的弹性变形,无永久损伤,则合格。


3. 耐磨性测试:针对表面材料耐用性

主要针对建筑的地面、墙面等易磨损部位,核心是 “模拟反复摩擦 + 量化磨损量”。

制备样品:从建筑表面截取标准尺寸的样品(如 100mm×100mm),确保样品表面状态与实际使用一致。

选择测试方法:常用Taber 耐磨仪(适用于硬质表面)或马丁代尔耐磨仪(适用于软质表面如地毯),按标准设定摩擦次数(如 5000 次、10000 次)和摩擦头压力。

判定指标:测试后测量样品的重量损失(如≤5mg)或表面磨损等级(如无明显划痕、露底),符合标准阈值即合格。


4. 抗腐蚀性测试:模拟恶劣环境影响

针对建筑金属构件(如钢架、连接件),核心是 “模拟腐蚀环境 + 评估腐蚀速率”。

选择腐蚀环境:按标准可采用中性盐雾测试(5% NaCl 溶液,温度 35℃)、湿热测试(温度 40℃,湿度 95%),或针对特定场景的工业腐蚀测试。

设定测试周期:根据建筑预期使用环境,设定测试时长(如 24 小时、168 小时),期间定期观察样品状态。

结果判定:测试后检查样品是否出现锈蚀、涂层剥落;通过称重计算腐蚀速率(如≤0.1mm / 年),或按标准评级(如锈蚀等级≤2 级),达标即合格。


5. 温度稳定性测试:验证极端温度适应性

模拟临时建筑在高温、低温或温度循环下的性能稳定性,核心是 “温度循环 + 监测结构变化”。

设定温度范围:按标准要求,通常涵盖 - 20℃(低温)至 + 60℃(高温),或根据建筑使用地区调整极端温度值。

执行温度循环:将样品放入高低温箱,在高温、低温下分别保持 8-12 小时,循环 3-5 次;期间监测结构尺寸、连接强度。

判定标准:循环后检查结构是否出现开裂、变形、部件脱落;若关键性能(如承载能力)下降不超过 10%,则判定合格。


登山滑轮属于 III 类 PPE(个人防护装备),CE 认证流程需严格遵循Regulation (EU) 2016/425 法规,核心是通过 “技术文档审核 + 公告机构介入 + 型式检验” 确保产品安全。


登山滑轮CE认证流程:

1. 确定认证依据与产品分类

2.准备样品送实验室测试

3. 技术文档(Technical Documentation)编制

4. 完成Module B形式检验CE证书

5. 签发 CE 证书与加贴 CE 标志

6.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成D证或者每年抽检完成C2证书

7. 后续维护与合规性保持